23页PDF | 大数据治理实施方案 :规划、执行、评价、改进四步走的管控模式

【PDF免费下载】《数据治理实施指南》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大数据环境下数据治理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旨在为组织开展数据治理工作提供系统性的方法和框架。报告详细阐述了数据治理的实施过程,包括规划、执行、评价和改进四个阶段,并针对每个阶段提出了具体的活动和内容要求。规划阶段包括现状调研、目标确立、治理内容明确和实施路线确定;执行阶段涵盖建立治理组织、制定制度规范以及开展数据架构设计、元数据管理、数据标准管理、数据质量管理、主数据管理、数据应用、数据安全管理和数据生存周期管理等治理活动;评价阶段需明确评价目标和范围、设计指标体系并评价治理绩效;改进阶段则包括差异分析、改进方案制定和改进活动执行。此外,报告还提供了数据治理组织架构、制度及管理规范、评价指标体系等资料性附录,为组织在数据治理实践中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操作指南。

立即下载

内容概述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的核心资产之一。然而,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和数据来源的日益多样化,数据治理变得愈发重要。有效的数据治理能够确保数据的质量、安全和合规性,提升数据的价值和利用效率。那么,如何开展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治理实施工作呢?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数据治理基础认知

  • 数据治理定义:数据治理是对数据资源管理行使权力和控制的活动集合,涵盖计划、监督和执行等方面。它就像是数据世界的 “管理者”,确保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利用
  • 相关术语解释
    • 元数据:关于数据或数据元素的数据,包含数据描述、拥有权、存取路径等信息。它就像数据的 “说明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数据
    • 数据生存周期:指数据从获取到销毁的各种生存形态演变过程,包括存储、整合、分析等环节。了解数据生存周期有助于我们在不同阶段采取合适的治理措施

二、数据治理实施过程规划

  • 现状调研及分析
    • 调研形式与内容:通过向技术和业务人员发放问卷、现场访谈,与中高层领导交流,以及进行信息系统盘点和资料查阅等方式,全面了解组织的数据治理现状、管理层需求和数据资源管理情况。
    • 问题分析:结合数据战略,分析数据治理在组织运营、制度规范、各管理领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参考标准和趋势明确改进方向,并形成调研分析报告。例如,某企业在调研中发现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共享困难,这就需要在后续治理中加以解决。
  • 确立目标:组织根据现状调研和分析,发现自身在数据资源及管理中的问题,并与其他组织对标,细化数据治理实施目标,如满足外部监管要求、保障数据安全合规等。以金融行业为例,需要满足严格的监管要求,保障客户数据安全,这就是数据治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 明确治理内容:根据实施目标,明确对组织、制度、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治理内容,为后续治理工作指明方向。比如,明确组织架构中各部门的数据管理职责,制定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等。
  • 确定实施路线
    • 组织架构建立:结合业务需求和组织实际,确定数据治理组织架构的建立路线,如选择集中式、分布式或混合式模式。
    • 制度规范制定:参考相关标准,确定数据治理制度、流程和规范的制定路线。
    • 治理活动实施:围绕各治理领域,确定实施活动及目标,制定分步实施策略,明确优先级。
    • 技术路线选择:根据资源、环境和经费,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并形成实施路线图。

三、数据治理执行要点

  • 建立治理组织
    • 确定组织模式:可采用集中式、分布式或混合式,参考不同模式特点选择。集中式适合需要统一管理和决策的组织,分布式则更灵活,能适应不同部门的需求。
    • 划分组织层级: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明确各层级职责。决策层负责战略制定和重大决策,管理层负责日常管理,执行层负责具体实施。
    • 定义组织职责:为各层级细化职责,提升人员能力,定期复盘和审视组织运营情况,根据内外部环境调整组织。
  • 制定制度规范:参考相关标准和最佳实践,制定覆盖数据治理各方面的制度规范,包括组织管理、各治理活动以及考核评价等制度。定期复盘制度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
  • 开展治理活动
    • 数据架构设计:进行业务域及流程梳理、数据实体识别、分布确定、集成流向梳理和模型设计应用等工作,确保数据架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元数据管理:包括识别、构建元模型、创建整合、变更管理和应用等活动,发挥元数据价值。例如,通过元数据的链路分析,可以追溯数据的来源和流向,便于数据的管理和维护。
    • 数据标准管理:进行分类设计、制定、发布、应用和维护等工作,确保数据标准的统一和有效执行。
    • 数据质量管理:确立需求、进行检查、分析和提升,保障数据质量。通过建立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质量问题。
    • 主数据管理:识别、制定标准、采集、清洗、集成和应用管理主数据,满足业务系统数据共享需求。
    • 数据应用:包括数据分析、开放共享和服务等活动,提升数据的利用价值。例如,通过数据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 数据安全管理:进行风险评估、策略制定、运营和审计等工作,保障数据安全。
    • 数据生存周期管理:对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利用和退役等环节进行管理,确保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得到有效治理。

四、数据治理评价与改进

  • 评价过程
    • 明确目标和范围:根据组织愿景、战略目标等制定评价目标和范围。
    • 设计指标体系:结合实际情况,从执行情况和成效等角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 评价治理绩效:定义评价等级,选择合适方法,分配权重,计算得分,形成评价报告。
  • 改进过程
    • 进行差异分析:比较目标与结果,分析差距原因,形成差异分析报告。例如,发现数据质量提升未达到预期目标,分析是制度不完善还是执行不到位等原因。
    • 制定改进方案:依据差异分析报告,从数据战略规划、制度规范、执行过程等方面制定改进方案。
    • 执行改进活动:确认改进内容,制定执行计划,验证方案有效性,持续完善治理体系,形成改进报告。

最后

该白皮书为组织开展数据治理实施工作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通过规划、执行、评价和改进四个过程,组织可以明确数据治理的目标和内容,建立有效的治理组织和制度规范,开展各项治理活动,并不断优化治理效果。在实际应用中,组织应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运用指南中的方法和策略,逐步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实现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完整方案23页PDF

深度好文、资料上新

IT管理者必看的公众号